司勋大夫怎么写好看:
司勋大夫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即司勋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司勋郎中。
官名。唐高祖龙朔二年,改司勋郎为司勋大夫。掌校定勋绩,论官赏、勋官告身等事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吏部尚书》。
词语分解:
- 司勋的解释 1.官名。周礼夏官之属,主管功赏之事。 北周 因 周 制置司勋,掌六勋之事。 隋 置司勋侍郎,属吏部。 唐 宋 改为郎中, 明 清 称稽勋司, 清 末废。参阅唐六典卷二、清通典·职官二。2.指 杜牧 。 牧 尝为司勋员外郎,故称。 宁调元 柬蜕庵三什诗之三:“多谢司勋能薄倖,几回惆悵欲归时。”
- 大夫的解释 古代官名。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,国君下有卿、大夫十三6*级,“大夫”世袭,且有封地。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孤之过也,大夫何罪。——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
历史官职推荐:驺宰
官名,汉置,为驺之长,掌驾御或骑从。汉书·霍光传:“(昌邑王)从官更持节,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余人,常与居禁闼内敖戏。”参看“驺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