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固不拔怎么写好看:
确固不拔书法图片
确固不拔历史词典解释
鲁迅《热风·随感录四十六》:“因他们都有确固不拔的自信,所以决不会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。”
词语分解:
- 确固的解释 1.坚固;坚定。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:“然则当其时而确固自守,蓄力秉志,不为嚮者之态,则於势之异也,固有望焉。”2.引申为固定。 鲁迅 坟·文化偏至论:“特其为社会也,无确固之崇信。”
- 不拔的解释 1.不可拔除,不可动摇。形容牢固。老子: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。”汉书·扬雄传下:“ 娄敬 委輅脱輓,掉三寸之舌,建不拔之策,举中国徙之 长安 ,适也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不拔,谓其坚固不拔也。” 清 王韬 瓮牖馀谈·宁国丁生小传:“非有过人之才,坚忍不拔之志,安能若是耶?” 聂绀弩 论<封神榜>:“尽管这样,封神榜却作为大众读物之一,在 中国 旧社会里,占着它确乎不拔的支配地位。”2.未能攻克
历史典故推荐:切中时病
述宾 批评言论正好击中时代的弊病。新五代史·唐本纪六:“当是时,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时事……识者多澄言~。”△褒义。用来形容言论准确、深刻。↔粉饰太平 言不及义。 也作“切中时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