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都国子监历史词典解释
官署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陪都洛阳增置,初有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、书学、算学,玄宗天宝九载(750 )置广文,宪宗元和(806—820)初置律学,学官、学生分为京师、东都两地教授。
词语分解:
- 东都的解释 1.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。1 商 代指 商丘 ,在 殷 殷墟 之东。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。左传·定公四年:“封畛土畧……取於 相土 之 东都 ,以会王之东蒐。” 杨伯峻 注:“ 相土 , 殷商 之祖。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:‘ 后相 即位,居 商丘 。’则, 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 。”一说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阳县 。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。2 西周 指 洛邑
- 国子监的解释 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,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
历史官职推荐:隆禧总管府
官 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三品,隶太禧宗禋院。武宗至大元年1308,建南镇国寺 即大掌思福元寺,立规运提点所。二年,改为规运都总管府。三年,升为隆禧院。文宗天历元年1328,罢会福、殊祥二院,以隆禧、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