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邙山怎么写好看:
北邙山历史词典解释
“邙”亦作“芒”,即邙山。金正隆六年(1161)曾改名太平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,接偃师、巩义、孟津三市、县界。历代洛阳有事,此山为必争之地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三年(620),李世民攻王世充于洛阳,“大军屯于北邙,连营以逼之”。东汉、北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。唐王建《北邙行》:“北邙山头少闲土,尽是洛阳人旧墓。”后人常以此泛指墓地。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七回:“竟这样小小年纪,就作了‘北邙乡女’。”
词语分解:
- 北邙的解释 亦作“ 北芒 ”。1.山名。即 邙山 。因在 洛阳 之北,故名。 东汉 、 魏 、 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。 汉 梁鸿 五噫歌:“陟彼 北芒 兮,噫!顾瞻帝京兮,噫!” 唐 沉佺期 邙山诗:“ 北邙山 上列坟塋,万古千秋对 洛城 。”红楼梦第一回:“三劫后,我在 北邙山 等你,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。”2.借指墓地或坟墓。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:“一旦百岁后,相与还北邙。” 唐 欧阳詹 观
-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土山
历史知识推荐: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
元大都督府所辖京城侍卫军组织。文宗天历元年1328始建,秩正三品,设都指挥使、副使、佥事等官。下辖行军千户所九翼,屯田钦察千户所一翼,蒙古字、儒学教授各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