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宁卫怎么写好看:
泰宁卫历史词典解释
明兀良哈三卫之一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) 于兀良哈地置,属大宁都司。泰宁卫又称“往流” (Onglighut),意即 “王之民”,当即辽王直属部民,其地在元泰宁路境 (今吉林洮儿河、绰尔河下游)。永乐间改属奴儿干都司。宣德、正统年间南徙至今辽宁兴城至北镇以东边墙之外。嘉靖后期被察罕儿汗及南迁之哈剌哈部 (内喀尔喀)、尔嗔部 (嫩科尔沁) 役属,并渐被取而代之。明末归附后金。
明兀良哈三卫之一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以兀良哈部置,在今吉林省洮儿河流域。属大宁都司。永乐七年(1409年)改隶奴儿干都司。宣德、正统间南徙至东自今辽宁省锦州、义县、北宁等市县,西抵辽河一带。公元16世纪中叶为喀尔喀部的虎喇哈赤吞并。
词语分解:
- 泰宁的解释 1.地的别称。鹖冠子·度万:“唯圣人能正其音,调其声,故其德上及太清,下及泰寧。” 陆佃 解:“泰寧,地也。”2.太平,安定。 汉 马融 忠经·兆人:“天地泰寧,君之德也。”
- 卫的字典解释 卫 (衛) wèi 保护,防护:保卫
历史地名推荐:滈池
亦作镐池、鄗池。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西北丰镐村西北。史记·秦始皇本纪 载: 始皇三十六年 前211,“秋,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,有人持璧遮使者曰: ‘为吾遗滈池君’”。集解: “张晏曰: ‘武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