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物两体怎么写好看:
一物两体历史词典解释
北宋张载哲学命题。《正蒙·参两》:“一物两体者,气也。”指太和之气,具有阴阳两体;“气”化生万物,每物皆有对立两端,两端相互作用,推动此物变化,又统一于一体。正与《易》所谓一、太极、两仪之语相合,故又曰:“一物而两体,其太极之谓欤。”(《正蒙·大易》)“两”与“一”相互依存,无“两”则“一”不可见,无“一”则“两”之作用泯灭。由此引出“参两”之命题。
词语分解:
- 一物的解释 1.一种事物;一件事物。管子·白心:“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,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。”史记·周本纪:“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,况其多乎!”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:“第中无一物,万卷书满堂。” 清 郑燮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诗之三:“莫教轻一物,可待报他生。” 马南邨 燕山夜话·共通的门径:“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,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。”2.同类物;同一事。周礼·夏官·校
- 两体的解释 犹两形。宋书·五行志五:“ 晋惠帝 光熙 元年, 会稽 谢真 生子,大头有鬢,两蹠反向上,有男女两体。生便作丈夫声,经日死。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·鬼怪·人痾:“旧传貍有两体,其年久者能变幻惑人,遇男则牝,遇女则牡,今京师有此妖。”参见“ 两形 ”。
历史知识推荐:砧基簿
田产底帐。宋代绍兴经界法规定,人户砧基簿由各户自造,图画田形坵段,标明亩步四至、原系祖产抑或典卖,赴县印押讫,用为凭证。各县亦置砧基簿,以乡为单位,每乡一册,共三本,县、州、转运司各藏一本。人户典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