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燥溼
亦作燥湿。干燥和潮湿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,无寧菑患不畏寇盗,而亦不患燥湿。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,足以
- 寒溼
亦作寒湿。寒冷潮湿。素问长刺节论病在肌肤,肌肤尽痛,名曰肌痺,伤於寒湿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蟯得之於寒溼,寒溼气宛篤不发,
- 沾溼
见沾湿。
- 卑溼
亦作卑湿。地势低下潮湿。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卑溼,丈夫早夭。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犹恐清光不同见,江陵卑湿
- 雨溼
见雨湿。
- 温溼
温暖潮湿。汉王充论衡商虫夫虫之生也,必依温溼。温溼之气,必在春夏。
- 束溼
亦作束湿。捆扎湿物。形容旧时官吏驭下苛酷急切。汉书酷吏传宁成好气,为少吏,必陵其长吏为人上,操下急如束溼。颜师古注束溼,
- 暑溼
亦作暑湿。炎热潮湿。史记大宛列传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,临西海,暑溼。唐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为瓦屋万三千七百,为重屋
- 迸溼
谓下细雨。唐薛能春雨诗迸溼消尘虑,吹风触疾颜。
- 薄溼溼
犹言薄设设。形容单薄。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又无那暖烘烘的被卧,都是些薄溼溼的衣服。
- 下溼
谓地势低而潮湿。尚书大传卷二上下溼曰隰。汉书冯立传后迁为东海太守,下溼病痺。东观汉记城阳恭王祉传刘仁以舂陵地势下溼,有山
- 庳溼
低下潮湿。
- 邍溼
见邍隰。
- 垫溼
低洼潮湿。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土地垫溼,邑居高原,孟夏之后,仲秋之前,平居流水,可以泛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