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淑清院》 全文: 步辇循东岸,墙门近以便。 假山罗古柏,是为淑清院。 每来必先至,每至必息宴。 宁惟名义佳,真觉精神忭。 春意淑而清,岂在芳华灿。
参考注释名义①名分;资格;称号:个人名义|代表名义|以革命的名义。 ②表面上;形式上:他名义上是帮助我,实际上是羞辱我。精神(1) 指意识、思维、神志等 精神为之。——汉· 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 (2) 又 俱用精神。 精神复旧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(3)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;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(4) 活力;精力 精神饱满 (5) 活跃;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(6) 意志 不挠之精神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 牺牲精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