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《题无讼堂屏上袁安卧雪图》 全文: 云窗避三伏,竹床横一丈。 退食急祖跣,病身聊偃仰。 有梦元无梦,似想亦非想。 满堂变冥晦,寒阴起森爽。 门外日如焚,屏间雪如掌。 萧然耸毛发,皎若照襟幌。 拔地排瑶松,倚天立银嶂。 遥见幽人庐,茅栋压欲响。 有客叩柴门,高轩隘村巷。 剥啄久不闻,徙倚觉深怅。 幽人寐政熟,何知有令长。 谁作卧雪图,我得洗炎瘴。
名句书法欣赏 有客叩柴门,高轩隘村巷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柴门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,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,临风听暮蝉。——唐· 王维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 高轩(1).堂左右有窗的高敞的长廊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﹝ 思贤苑 ﹞中有堂隍六所,客馆皆广廡高轩。”《文选·左思<蜀都赋>》:“开高轩以临山,列綺窗而瞰江。” 李善 注:“高轩,堂左右长廊之有牎者。” 唐太宗 《元日》诗:“高轩曖春色,邃阁媚朝光。” 清 黄鷟来 《赠陈省斋》诗之六:“众宾集高轩,玉珮纷成行。” (2).高车。贵显者所乘。亦借指贵显者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与杨仆射书》:“高轩继路,飞盖相随。” 金 刘迎 《上施内翰》诗:“正以高轩肯相过,免教书客感秋蓬。” 明 李东阳 《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迭韵奉答》:“淖险真停疋马迎,情深屡枉高轩顾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缔盟》:“风尘贱地,何缘忽驻高轩。”参见“ 高车 ”。 村巷村里中的巷道。 唐 王维 《田园乐》诗之四:“牛羊自归村巷,童稚不识衣冠。” 宋 辛弃疾 《唐河传·效花间体》词:“觉来村巷夕阳斜。几家,短墙红杏花。” 王汶石 《风雪之夜·大木匠》:“人都挤在村巷里,散在大路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