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过的《次韵岑彦高史强本春日书怀二首·其一》 全文: 二豪以诗鸣,优劣孰敢分。 纵横阅万卷,何忧备三邻。 终年发揣摩,秀句吐阳春。 谁云不菑畬,安取三百囷。 汝颍素多奇,世不乏孙陈。 著书效潜夫,奏赋嗤陵云。 哀时无祁奚,丹书谁为焚。 傥令试一割,晋盗当奔秦。 德业閟不耀,天欲昌其身。 定交乃余求,不贵白发新。 从此杖屦数,为子扫榻尘。 高谈看亹亹,挥麈落纷纷。
参考注释从此(1)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(2)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杖屦(1).手杖与鞋子。古礼,五十岁老人可扶杖;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,为尊敬长辈,长者可先入室,后脱鞋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侍坐於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屨,视日蚤莫,侍坐者请出矣。” 郑玄 注:“撰犹持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撰杖屨者,则君子自执杖,在坐著屨。”《旧唐书·宦官传·杨复恭》:“詔 復恭 致仕,赐杖屨。” (2).对老者、尊者的敬称。 唐 杜甫 《咏怀》之二:“南为 祝融 客,勉强亲杖屨,结託老人星, 罗浮 展衰步。” 仇兆鳌 注:“ 卢 注: 衡山 有 祝融峯 , 董鍊师 在焉,故思一亲其杖屨。” 宋 司马光 《祭颖公文》:“承乏諫垣,造请有禁,不亲杖屨,殆将再期,岂意一朝忽为永诀。” (3).拄杖漫步。 唐 杜甫 《祠南夕望》诗:“兴来犹杖屨,目断更云沙。” 宋 辛弃疾 《水调歌头·盟鸥》词:“先生杖屨无事,一日走千回。” 明 许时泉 《同甲会》:“杖屨问从何处,苍山赤叶林丘。” 扫榻 打扫床榻,表示欢迎客人 南台中丞扫榻见,北门学士倒屐迎。——陆游《案题徐载叔东庄》 扫榻以待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