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元代郝仪的《县令尹侯亨夫德政碑诗》 全文: 赫赫圣皇,思愈民瘼。 岂无多士,承宣祇若。 于惟尹侯,洵美且都。 荐膺膴仕,名实胥符。 蕞尔小邑,民贫土瘠。 侯之戾止,秉心无斁。 抚我疮痏,闵我耕桑。 衣之食之,弦诵琅琅。 瞻言百里,河水瀰瀰。 乃决乃防,乃正疆理。 有弊斯革,有利斯存。 民用实繁,载笑载言。 既奠我居,又宽我力。 伊谁之功,惟侯之德。 侯云遄归,我思何极。 何其有极,徵诸石刻。
参考注释戾止来到。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 鲁侯 戾止,言观其旂。” 毛 传:“戾,来;止,至也。” 晋 潘岳 《藉田赋》:“大君戾止,言藉其农。” 唐 任华 《寄李白》诗:“及余戾止,君已 江 东访 元丹 ,邂逅不得见君面。” 严复 《论世变之亟》:“乃一旦有数万里外之荒服岛夷,鸟言夔面,飘然戾止,叩关求通。” 秉心持心。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:“匪直也人,秉心塞渊。”《汉书·楚元王刘交传》:“论议正直,秉心有常。”《旧唐书·德宗纪下》:“而秉心匪彝,自底不类。” 明太祖 《封刘基诚意伯诰》:“秉心坚贞,怀才助朕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三》:“虽谓秉心贞正,感动幽灵,亦未必不然也。” 无斁(1).不厌恶;不厌倦。《诗·周南·葛覃》:“为絺为綌,服之无斁。” 郑玄 笺:“斁,厌也。” 汉 枚乘 《七发》:“高歌陈唱,万岁无斁。” 唐 吴筠 《庐山云液泉赋》序:“既饮既漱,永翫无斁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庐之推》:“其始升歌曰:‘济济多士,秉 文 之德。’而卒称无斁於人,以如将万年焉,由此其推也。” (2).犹无终,无尽。 唐 李翱 《泗州开元寺钟铭》:“非雷非霆,鏗号其声……弗震弗坠,大音无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