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山东巡抚明兴奏黄水未入三湖(南阳昭阳微山)情形诗以志慰》 全文: 青龙冈决后,黄水入齐境。 合龙屡弗成,为之心耿耿。 无已议改弦,蒇事时犹永。 两岁伏秋汛,率经三湖骋。 焉保湖弗淤,常廑问光景。 抚臣兹奏报,其图益明炳。 缘有明旧运,三湖迤西并。 河由此南下,直至江南省。 始与运中会,不幸中之幸。 清水诚散漫,纤道勤修整。 昨据萨载奏,下口疏剔并。 或弗致刺手,河复堪待等。 额庆不误运,南望稍纾怲。
参考注释刺手(1).犹探手。 唐 韩愈 《调张籍》诗:“刺手拔鲸牙,举瓢酌天浆。” (2). 宋 代军制,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,以作标记,防止逃亡。 宋 李纲 《论御寇用兵札子》:“召募畿甸之民刺手,权充乡遂之兵,优与赡给,事毕放还归乡。” 宋 李纲 《与吕相公书》:“此曹皆东北无所归之人,纵之使去,又復为盗,已刺手、背团结,与旧兵同为队伍,逐日训练,假以时日,当皆为精兵矣。” (3).旧时的一种肉刑。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。 清 魏源 《军储篇一》:“儻有紈袴温饱之家,耻鲸哀免者,许以金赎,视其职衔小大,为罚赎之轻重,仅免刺面而仅刺手。刺手逾限不悛者诛,不得再赎。” (4).犹言棘手。 老舍 《上任》:“咱们就这么办,先找小的,不刺手的办。” 待等等待。《英烈传》第六回:“我们且到家里一避恶风,待等过了,你再推车上路如何?”《再生缘》第五回:“请公子安心等一等,待等天明巧计再安排?可以悄然脱险转门楣。”京剧《沙家浜》第二场:“待等同志们伤痊愈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