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刘子翚的《过楚怀王庙》 全文: 割据销残运,并吞息战尘。 遗民犹悯楚,三户欲亡秦。 念昔怀王立,潜图霸业新。 降颜欣接士,薄伐屡窥邻。 慷慨心何壮,囏难势未伸。 干戈怜暴骨,玉帛更和亲。 末路人多诈,轻谋祸及身。 单车行凛栗,伏甲变逡巡。 鹿走章台下,龙沉渭水滨。 素棺归惨淡,故老恨酸辛。 岁月今何在,兴亡迹已陈。 愁阴生古庙,翠蔓锁重堙。 有客投清酹,临江忆放臣。 听谗虽主惑,多难亦时屯。 愤气摩星斗,哀词动鬼神。 飘零琼玉佩,寂寞蕙兰春。 毁誉千年定,穷通一死均。 招魂嗟已矣,抱石想漂沦。 恋恋空回首,行行欲问津。 潸然忧国泪,今古独醒人。
参考注释干戈 干与戈,古代常用兵器。比喻战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 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 化干戈为玉帛。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,而谋动干戈于邦内,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 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 暴骨(1).暴露尸骨。指死于郊野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今我使二国暴骨,暴矣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暴骨,蒲木反,本或作曝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八:“边衅既开,三军暴骨。” 明 梁辰鱼 《浣纱记·被擒》:“战矣哉暴骨砂砾,降矣哉终身夷狄。” (2).指暴露的尸骨。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 吴 日敝於兵,暴骨如莽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数年之间,北边虚空,野有暴骨矣。” 宋 苏轼 《徐州祭枯骨文》:“暴骨纍纍,见之酸辛。” 玉帛(1) 玉器和丝织品,古时用于祭祀,国与国间交际时用做礼物 (2) 泛指财物 和亲 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与汉和亲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