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大明湖》 全文: 㦄城周廓十二里,大明湖乃居其半。 平吞济泺众泉流,远带齐鲁诸郡县。 泛舟初入鹊华堤,烟水苍茫迷远岸。 鸢鱼上下各逍遥,花木周遭相明绚。 演漾绿蒲隐钓矶,缥缈白云临古观。 应接无暇有馀乐,水亭清雅陈笔砚。 便教乘兴一挥毫,苕华记予初所见。
参考注释乘兴 乘着一时高兴 挥毫 写毛笔字或作画 此君动辄挥毫于人前 挥毫题字 苕华美玉名。《竹书纪年》卷上:“ 癸 命 扁 伐 山民 , 山民 进女于 桀 二人,曰 琬 曰 琰 。后爱二人。女无子焉,斵其名于苕华之玉,苕是 琬 ,华是 琰 。”后以指德容美好的女子。 明 徐复祚 《投梭记·鬻女》:“果是玉无瑕,休言价,愿将白璧聘苕华。” 清 龚自珍 《乙酉得汉凤纽白玉印喜极赋诗》:“ 夏后 苕华刻, 周王 重璧臺。” 所见(1).看到的。《晋书·嵇康传》:“何所闻而来?何所见而去?” 唐 韩愈 《谢自然诗》:“入门无所见,冠屨同蜕蝉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孙文定公》:“人君耳习於所闻,则喜諛而恶直;目习於所见,则喜柔而恶刚。” (2).犹见解;意见。《汉书·儒林传·严彭祖》:“ 孟 弟子百餘人,唯 彭祖 、 安乐 为明,质问疑谊,各持所见。” 唐 韩愈 《论孔戣致仕状》:“蒙陛下厚恩,苟有所见,不敢不言。” 明 叶盛 《水东日记·奏请午朝》:“惜乎当时外间诸公所见不同,反不足以副其意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