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司马光的《送文慧师归眉山》 全文: 至人心如云,去住叭所适。 飘摇涉四海,岂复校喧寂。 朅来王城游,红尘暖晨夕。 忽思还故峰,不可留宿昔。 离合毕自然,於何寄驭戚。 从兹坐林下,白首傲泉石。 山鸟集掌中,巴猿侍瓶锡。 寺前烟蔓深,何处求行迹。
名句书法欣赏 寺前烟蔓深,何处求行迹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何处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节,怯夫慕义,何处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龄 《梁苑》诗:“万乘旌旗何处在?平臺宾客有谁怜?”《宋史·欧阳修传》:“ 脩 论事切直,人视之如仇,帝独奬其敢言,面赐五品服。顾侍臣曰:‘如 欧阳脩 者,何处得来?’” 茅盾 《一个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处有爱呢?何处是爱呢?” 行迹见“ 行迹 ”。 亦作“ 行跡 ”。亦作“ 行蹟 ”。1.经行的足迹。 晋 张协 《杂诗》之一:“房櫳无行跡,庭草萋以緑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 晋 简文 为抚军时,所坐牀上尘不听拂,见鼠行跡,视以为佳。” 唐 韦应物 《拟古诗》之一:“驱车背乡园,朔风卷行迹。” 清 吴伟业 《打冰词》:“新戍 云中 千骑马,横津直渡无行迹。” (2).比喻行动的踪迹。 罗文坊 《“向心扫荡”的破灭》:“尽管 日 寇如何狡猾,最终还是没有发现我边区领导机关的行迹所在。” 亦作“ 行跡 ”。亦作“ 行蹟 ”。事迹;行为。《东观汉记·平原怀王胜传》:“ 平原王 葬, 邓太后 悲伤,命史官述其行迹,为传誄,藏于王府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序》:“故考列行跡,以为《皇后本纪》。” 清 姚鼐 《河南孟县知县新城鲁君墓表》:“君少读书,慕古人行蹟。” 沙汀 《丁跛公》:“他把她们看成空气一样,一点也不因此检点一下自己的行迹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