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蔡沈的《玉堂真丈索毋自欺斋诗》 全文: 人心具天德,气禀有昏明。 学以致其知,善恶义乃陈。 恶既在必去,善即在持循。 知之虽曰至,行之贵乎诚。 念虑或未实,覆护寻亦生。 遂令负初心,怛焉愧于人。 君子必谨独,暗室十目瞋。 毫厘不苟徇,隐微常战兢。 好恶慊于己,择言无在身。 由中以达外,万善皆精纯。 大书毋自欺,高斋扁新名。 居常目在是,以况汤盘铭。
名句书法欣赏 好恶慊于己,择言无在身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好恶 偏好;喜好 翻译时不应根据自己的好恶改变原文的意思 择言(1).选择适当的话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择言以教子,择师保以相子。”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“酒酣,请 鲁君 举觴。 鲁君 兴,避席择言曰:‘昔者,帝女令 仪狄 作酒而美,进之 禹 。 禹 饮而甘之,遂疏 仪狄 ,絶旨酒,曰: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。’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词采》:“无论生为衣冠、仕宦,旦为小姐、夫人,出言吐词当有雋雅雍容之度,即使生为僕从,旦作梅香,亦须择言而发,不与净、丑同声。” 李劼人 《大*波》第一部第九章:“他高兴时候,也和烦恼时候一样,有点口不择言的。” (2).败言或不合法度的议论。择,通“ 殬 ”。《书·吕刑》:“敬忌,罔有择言在身。” 孙星衍 疏:“择为殬假借字。《説文》云:‘殬,败也。’”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尚书下》:“殬、斁、择古音竝同。‘敬忌,罔有择言在身’,言必敬必戒,罔或有败言出乎身也。” 无在(1).犹言不在乎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如其胜也, 关中 不待檄而至;如其败也,一等死,早晚无在。” (2).犹无奈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九回:“无在 傅知府 不懂这个道理,一定要去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