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明代何瑭的《送王大归通渭》 全文: 五月天方暑,端居汗似浆。 君行胡汲汲,使我意茫茫。 惜别情难巳,衔恩恨岂忘。 先公开棨戟,贱子侍门墙。 礼过惟呼字,才微许擅场。 君时方弱冠,颜色美清扬。 设醴情偏厚,论文兴未央。 暌违惊岁月,今昔痛存亡。 雅望虚丹棘,新阡吊白杨。 薤歌空涕泪,刍奠阻关梁。 鹗荐恢庭训,鸾飞入帝乡。 萍蓬怜邂逅,弓冶见辉光。 垂翅云霄远,归鞭道路长。 别怀方浩渺,时事倍凄凉。 四海豺狼满,千秋凤鸟藏。 偃戈空屈指,漂杵几沾裳。 济世须英俊,逢时贵激昂。 到家先展墓,调膳日升堂。 竹简功须进,棠花色并芳。 二年齐旦暮,万里看腾骧。
参考注释偃戈(1).休兵。指太平。 唐 于鹄 《山塞》诗之一:“边人逢圣代,不见偃戈时。” 宋 陈彭年 《大宝箴》:“导之以德,民免婴罗;不懈於位,俗乃偃戈。” (2).伏兵;埋伏。《周书·文帝纪下》:“命将士皆偃戈於葭芦中,闻鼓声而起。” 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,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漂杵浮起舂杵。形容恶战流血之多。《书·武成》:“会于 牧野 ,罔有敌于我师,前徒倒戈,攻于后以北,血流漂杵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自攻其后,必杀*人不多;血流漂舂杵,甚之言也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夸饰》:“襄陵举滔天之目,倒戈立漂杵之论,辞虽已甚,其义无害也。” 前蜀 韦庄 《辛丑年》诗:“九衢漂杵已成川,塞上黄云战马闲。” 瞿秋白 《荒漠里》:“汗血虽然‘漂杵’,诗人却立在杵上,正在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