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禹偁的《樱桃》 全文: 凤实落嶙峋,蟠根出俗尘。 子多将尽夏,花晚不争春。 上苑空枝后,荒岩满树新。 鸟含红映嘴,猿饱渍流唇。 溪寺初供佛,山斋已待宾。 升筵参李柰,入市附樵薪。 叶衬青舒槲,笼擎绿透筠。 泻盘能宛转,就酒益甘辛。 致养侔怀橘,投试等献芹。 齿酸虽欲罢,喉渴尚宜频。 溉水应无主,驱禽免废人。 栽培伤物性,髠接失天真。 自笑羹梅忝,谁知社栗神。 用堪登俎豆,生合委荆榛。 差小同谦退,饶先似屈伸。 叔孙如荐庙,朴野味弥纯。
名句书法欣赏 叔孙如荐庙,朴野味弥纯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叔孙复姓。 春秋 鲁 有 叔孙得臣 。见《左传·文公元年》。 朴野朴质无华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是故农之子常为农,朴野而不慝。” 尹知章 注:“农人之子朴质而野,不为姦慝。” 唐 元稹 《进田弘正碑文状》:“不隐实功,不为溢美,文虽朴野,事颇彰明。” 明 胡应麟 《诗薮·古体下》:“《木兰歌》是 晋 人拟古乐府……又,‘出门见伙伴’等句,虽甚朴野,实自六朝声口,非两 汉 也。” 质朴,不文饰,不矫饰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勤求》:“然末俗通弊,不崇真信,背典誥而治子书,若不吐反理之巧辨者,则谓之朴野。” 唐 元稹 《进田弘正碑文状》:“不隐实功,不为溢美,文虽朴野,事颇彰明。” 宋 苏辙 《上曾参政书》:“闻天子举直言之士,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,不知朝廷之忌讳,其中无所隐蔽,故以应詔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五:“ 黄生 ,名 之纪 ……人甚朴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