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慎独》 全文: 慎独之言始曾子,子思得之传孟氏。 岂惟学者立身方,吾乃因之悟治理。 常人于不见闻处,是谓独也斯慎尔。 惟于帝王独则无,长言试为申其旨。 无论明廷莅政时,如纶如綍谨所始。 深宫温室稍宴閒,复有嫔嫱及内史。 视于无形听无声,意之所向随方揣。 耳属于垣孰踰此,千里应违已若彼。 凡人于独总宜慎,无可独者当倍蓰。 乾乾惕若朝继夕,尚虞此意或暂弛。 武王铭于盘盂几杖洵有因,奚啻十目所视十手指。
参考注释岂惟见“ 岂唯 ”。 学者(1).做学问的人;求学的人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”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学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之。” 唐 薛存诚 《太学创置石经》诗:“儒林道益广,学者心弥鋭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,须要字字分明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学者当知所尚,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。” (2).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语仁义忠信,恭俭推让,为修己而已矣;此平世之士,教诲之人,游居学者之所好也。” 成玄英 疏:“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, 宣尼 之居 洙 泗 ,或游行而议论,或安居而讲説,盖是学人之所好。”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夫学者载籍极博,犹考信於六蓺。”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史匡翰传》:“尤好《春秋左氏传》,每视政之暇,延学者讲説,躬自执卷受业焉。” 清 李渔 《比目鱼·赠行》:“昨日在几案之上,又见他几首新诗,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。” 鲁迅 《而已集·读书杂谈》:“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,是文学家,是学者。” 立身 安身,存身 几无立身之地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 治理(1) 整治调理 一个治理不善的政府难望维持长久 (2) 整修;改造 治理河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