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 | 姑孰官舍 |
朝代 | 唐代 |
作者 | 许浑 |
释义 | 姑孰官舍原文草生宫舍似闲居,雪照南窗满素书。贫后始知为吏拙,病来还喜识人疏。 青云岂有窥梁燕,浊水应无避钓鱼。 不待秋风便归去,紫阳山下是吾庐。 诗词问答问:姑孰官舍的作者是谁?答:许浑 许浑姑孰官舍书法欣赏
全唐诗:卷533-16 参考注释宫舍犹言房舍,房屋。 明 王玉峰 《焚香记·辞婚》:“萧条宫舍客天涯,强把离愁寄酒卮。” 闲居避人独居 雪照用雪的反光来照明。谓苦学。 唐 方干 《偶作》诗:“夜学事须凭雪照,朝厨争奈絶烟何。”参见“ 雪窗萤几 ”。 南窗向南的窗子。因窗多朝南,故亦泛指窗子。 晋 陶潜 《问来使》诗:“我屋南窗下,今生几丛菊。” 南朝 梁 何逊 《闺怨》诗:“竹叶响南窗,月光照东壁。” 清 陆以湉 《冷庐杂识·妇人悼亡诗》:“风雨南窗思往事,偷生此际独沾膺。” 鲁迅 《坟·未有天才之前》:“老先生要整理国故,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。” 素书(1).古人以白绢作书,故以称书信。 汉 蔡邕 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长跪读素书,书中竟何如?” 唐 杜甫 《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》诗:“久客多枉友朋书,素书一月凡一束。” 明 王錂 《春芜记·诉怨》:“怎不仗青鸞传素书,打叠下屠龙计,想鶯儔自可期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鲞鹤》诗:“ 丁令 师来寄素书,羽毛零落待何如。” (2).兵书名。旧题 汉 黄石公 撰, 宋 张商英 注。以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五者为主旨,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。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,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。 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经史一》:“世多指兵书《三略》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。 宋 张商英 曰:‘非也。 晋 乱,有盗发 子房 塚,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,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,上有祕戒,不许妄传,世所谓素书是也。’” (3).泛指一般道书。 宋 苏轼 《次韵回先生》之一:“但知白酒留佳客,不问 黄公 觅《素书》。” 清 黄鷟来 《送田月枢归隐王屋》诗:“底事披《素书》,无暇祀 黄石 。” 郭沫若 《李白与杜甫·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》:“《素书》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。” (4).书籍。《周书·张轨传》:“ 轨 性清素,临终之日,家无餘财,唯有素书数百卷。” 唐 许浑 《姑熟官舍》诗:“草生官舍似閒居,雪照南窗满素书。” 元 汪元亨 《沉醉东风·归田》曲:“怕缠手焚了素书,懒钻头拽倒茅庐。” 来还归来;回来。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:“﹝ 楚庄王 ﹞已诛 徵舒 ( 夏徵舒 ),因县 陈 而有之,羣臣毕贺。 申叔时 使於 齐 来还,独不贺。” 唐 元稹 《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》诗:“谪仙名籍在,何不重来还?”《宋史·乐志十一》:“南溟浮天,旁通百蛮,风檣迅疾,琛舶来还。” 识人识别人。 明 海瑞 《兴革条例·户属》:“纵目力低下,未必识人,然朝夕相亲近,闻见参互,较之提学取决於一日或胜也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我爹爹最是识人,或者果是好人也未见得。” 青云(1)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(2)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(3)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,而意在青云 (4) 天空 梁燕梁上的燕。比喻小才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别头及第》:“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:‘由来梁鷰与冥鸿,不合翩翾向碧空。’” 钓鱼用钓具捕鱼 不待不必,不用;不等 不待你来,他就走了 秋风秋天的风 归去回去 离家已久,今当归去 阳山(1).山名。 秦 汉 时称 阴山 最西的一段为“ 阳山 ”。即今 内蒙古 乌拉特后旗 的 狼山 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於是渡 河 ,据 阳山 ,逶蛇而北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:“ 五原 西安 阳县 北有 阴山 。 阴山 在 河 南, 阳山 在 河 北。”参见“ 阴山 ”。 (2).古县名。在今 广东省 阳山县 东。 汉 置,属 桂阳郡 , 后汉 改为 阴山县 , 三国 吴 复置,历代因之。 唐 韩愈 《送区册序》:“ 阳山 ,天下之穷处也。”旧注:“ 阳山 ,县名,属 连州 。” 吾庐我的屋舍。 晋 陶潜 《读山海经》诗之一:“众鸟欣有託,吾亦爱吾庐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吾庐》诗:“吾庐不独贮妻儿,自觉年来侵身衰。” 元 张可久 《人月圆·三衢道中有怀会稽》曲:“不如归去, 香炉峰 下,吾爱吾庐。” |
随便看 |
|
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