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山八国怎么写好看:
西山八国历史词典解释
唐时分布在今四川西北部以至西藏东部的八个羌人部落,分别称为哥邻、白狗、逋租、南水、弱水、悉董、清远、咄霸。因地处西山一带(今四川岷山山脉),故称“西山八国”。其中以哥邻羌部最大,列于“八国”之首。贞元九年(793),诸羌首领曾随东女国国王率种落诣剑南、西川内附,唐均授以官职,分隶边郡。诸羌因受吐蕃胁迫,时而又依附吐蕃,故唐又称之为“两面羌”。
词语分解:
- 西山的解释 1.西方的山。易·随:“王用享于西山。”引申为日入处。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:“白日半西山,桑梓有餘暉。”文选·李密<陈情事表>:“但以 刘 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。”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:“临 汨罗 而自陨兮,恐日薄於西山。”2.山名。指 首阳山 。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。相传 伯夷 、 叔齐 隐居于此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:“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,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。
- 国的解释 国 (國) guó 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国家
历史知识推荐:仙海
仙僊 汉书·地理志金城郡临羌塞外有仙海,即今青海省青海湖。两汉、魏、晋时又名鲜水海、西海、卑禾羌海、海,晋以后通称青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