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历史词典解释
理:情理。 事情有必然发展到这一步的原因,情理有必定如此的根源。 意谓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其必然的因素而绝非偶然。语出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:“谭拾子曰:‘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,君知之乎?’孟尝君曰:‘不知。’”宋.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。惟天下之静者,乃能见微而知著。”亦引作〔势有必至,理有固然〕。(势:形势。)宋.苏轼《上皇帝书》:“此等鞭挞已急,则继之逃亡。逃亡之余,则均之邻保。势有必至,理有固然。”
其他 事情的产生发展及所达到的程度,自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谭拾子曰:‘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。’君知之乎?”△用于推究事理。→事出有因
词语分解:
- 固然的解释 1 ∶虽然工作固然很忙,但还是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的2 ∶参考、表示承认这一事实,也不否认那一事实时,解释为“的确”、“确实”大米白面固然好,高粱玉米也不错3 ∶本来的样子;原来的那样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,因其固然。——庄子·养生主
历史典故推荐:百万化鱼
后汉书.光武帝纪上:“进至邯郸,故赵缪王子林说光武曰:‘赤眉今在河东,但决水灌之,百万之众可使为鱼。’”东汉.刘林曾向光武帝刘秀献策,使决黄河水淹赤眉军,说那将使其百万之众化而为鱼。唐.杜甫潼关吏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