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须钩怎么写好看:
龙须钩历史词典解释
须(鬚)
索系暗器。呈半圆形,前端两股并出;曲折如矛头,并向外成钩状;内外均有锐齿,如锯,齿向后,通体扁平,半圆底部无刃无齿,可以手握之;软索长三丈,前端穿于钩环,后端作千斤套腕。钩藏皮囊中,随身携带以便取掷。多用于清代。
词语分解:
- 龙须的解释 1.草名。茎可织席。 三国 魏 吴普 神农本草经·石龙刍:“﹝石龙芻﹞一名龙鬚。” 唐 李白 鲁东门观刈蒲诗:“此草最可珍,何必贵龙鬚。” 王琦 注:“蜀本草:龙芻,丛生,茎如綖,所在有之,俗名龙鬚草,可为席。”参见“ 龙鬚草 ”。2.喻长而细如龙须之物。 唐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·葡萄:“若欲满盘堆马乳,莫辞添竹引龙鬚。” 方世举 注:“蒲萄藤蔓颇似龙鬚。” 宋 苏轼 水龙吟·赠赵晦
- 钩的字典解释 钩 (鈎) gōu 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,形状弯曲,头端尖锐:钩子
历史知识推荐:钱法堂
官署名。即户部宝泉局。明天启二年1622设。先是,铸钱原属工部宝源局,至是增设,以铸钱充饷。以户部右侍郎督理。清代户、工二部均设,分别由户、工二部满、汉右侍郎兼管,各设一铸钱局,属户部者为宝泉局,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