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商怎么写好看:
借商历史词典解释
唐杂税之一。初见于南北朝。建中三年(782),德宗为筹措用兵两河军费,以向富商借钱为名,行剥夺之实,拟得五百万缗,但经严峻搜索,总京师富户田宅奴婢之估仅八十万缗,乃括僦柜质库,查封商贾贮藏于邸店、柜坊、质库之钱财,及粜于市之粟麦,封其柜窖,皆“借”其四分之一,长安因之罢市,计借商及括僦质共得二百万缗。后世有模仿之举,如乾符五年(878),太原借商人助军钱,得五万贯文。
词语分解:
- 借商的解释 谓向商人借钱。新唐书·食货志二:“税法既行,民力未及宽,而 朱滔 、 王武俊 、 田悦 合从而叛,用益不给。而借商之令出。”
- 借的字典解释 借 jiè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:借用
- 商的字典解释 商 shāng 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计划、讨论:商量
历史知识推荐:靖海纪事
书名。一名靖海纪。清施琅撰。二卷。成书于康熙年间。是书集中收录了施琅进军台湾、澎湖及其善后措施的奏疏。始自康熙六年1667,止于三十七年。卷内皆有疏题,另有序、赋、跋、传、碑文等,是研究康熙规取台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