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讨司怎么写好看:
招讨司历史词典解释
官署名。初为军事行政机构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),以郑戬为四路都招讨,置府于泾州,招讨使始专置官署。辽始置招讨司,时俘降军兵,编入军籍,隶招讨司统领。有招讨使、副使、都监等官职。金置西北、西南、东北三路招讨司,掌招抚、征讨诸部族及接受贡纳、颁给赏赐等事。有招讨使一员,副使二员,下设判官、勘事官、知事、知法等官。元招讨司置于边远地区,为地方官署,秩正三品。置达鲁花赤、招讨使、经历各一员,有土番、刺马刚、天全、倴不思、沿边溪洞等处招讨司。设于唆尼、诸番、征沔、长河西里管军、檐里管军、脱思麻田地的招讨司,各置副使一员,无达鲁花赤。明代,设置天全、六番招讨司一,为上官衙门。长官为招讨使,其属官有副使、吏目各一员,掌管地方军政事务。初属吏部,后改属兵部。
词语分解:
- 招讨的解释 1.招抚征讨。新五代史·唐臣传·西方邺:“ 荆南 高季兴 叛, 明宗 遣 襄州 节度使 刘训 等招讨,而以 东川 董璋 为西南面招讨使。”2.比喻魁首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:“秀才家那箇不风魔,大抵这箇酸丁忒劣角,风魔中占得箇招讨。”
- 司的字典解释 司 sī 主管,操作:司法
历史知识推荐:布敦佛教史
即“善逝教法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