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等九则人丁历史词典解释
对按三等九则方法当差纳银人丁的统称。清代“摊丁入地”前,北方大部分地区沿袭明代三等九则赋役法,人丁以资产之多寡,分成九个等级完纳丁徭。等则随人丁资产数量的变化而增降,在五年一次的人丁编审时予以更定。
词语分解:
- 三等的解释 1.三种等级。周礼·夏官·槀人:“弓六物为三等,弩四物亦如之。”史记·平準书:“金有三等,黄金为上,白金为中,赤金为下。”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著议第九:“书契以降,世有三等。”2.三层,三6*级。史记·孔子世家:“会 齐侯 夹谷 ,为坛位,土阶三等。”
- 人丁的解释 原指成年男子,后泛指人口;全体居民
历史知识推荐:颜斶
战国时齐国人。处士。曾与齐宣王辩论。王问以“王者贵乎,士贵乎?”他提出一套士贵于王之理论,宣王为之心折,并愿受教为弟子,与共富贵。他却辞去,终身不仕。见战国策·齐策四。一说颜斶即王蠋。见吴师道战国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