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人口,入人耳历史词典解释
其他原指两人私下谈话,第三者不会知道。后多指话一说出口,就会为人们传开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王曰:‘言出于余口,入于尔耳,谁告建也?’”△用于言谈方面。
词语分解:
- 出人的解释 1.超出众人。商君书·画策:“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,知非出人也,勇力非过人也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·赏誉:“谚曰:‘ 扬州 独步 王文度 ,后来出人 郄嘉宾 。’” 宋 司马光 缙云县尉张君墓志铭:“君性嗜学,年十五,志节已皦皦出人。” 明 杨慎 丹铅总录·史籍·出人不远:“饱食终日而不学,岂能过人乎?出人,如古言:加人一等;后世言:出人一头地。”2.到刑场杀6*人。水浒传第四十回:“
历史典故推荐:烛刻
比喻诗才敏捷。唐李益重阳夜集兰陵与宜上人联句: “蟋蟀催寒服,茱萸滴露房。酒巡明烛刻,篱菊暗寻芳。” 参见:○刻烛成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