督捕清吏司历史词典解释
官署名。清代刑部下属机构。简称督捕司。掌督捕旗人逃亡之事。顺治十一年(1654)置督捕衙门,隶兵部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并入刑部。机构扩大,分为督捕前、后二司及督捕厅。雍正十二年(1734)将督捕前、后司及督捕厅合并,改称督捕清吏司。设满、汉郎中各一人,满员外郎一人,满、汉主事各一人,经承四人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刑部为法部,遂革。
词语分解:
- 督捕的解释 督责搜捕。北史·宇文贵传:“先是 蜀 人多刼盗, 贵 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,令其督捕,由是颇息。” 宋 苏轼 与王庆源书之二:“值岁飢,人豪剽刼无虚日,凡督捕姦兇五七十人,近始肃然。”宋史·陈韡传:“躬往 邵武 ,督捕餘寇。”
历史知识推荐:图算学堂
学校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周学熙在天津铜元局附设。仿日本办法,选招聪颖子弟,半日学习图算、机理、浅近化学,半日在厂练习使用各种机器,造就振兴工业的实用人才。为中国最早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