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廉银怎么写好看:
养廉银书法图片
养廉银历史词典解释
清代官吏于常俸之外按品级另给津贴银两,称为养廉银。意在杜绝贪墨,廉洁官守。养廉银只限于发给外官和八旗官员。各直省文员养廉银之设,始于雍正二年(1724),山西巡抚诺岷奏请以耗羡存公者,以其赢余定为各官养廉。嗣后各省俱奏请仿效。雍正五年,又定以两淮、两浙盐课羡余银,分拨都统、副都统、前锋统领、护军统领等八旗官员作为养廉银。养廉银的额数,酌耗羡之多寡,分差务之繁简,按官员之等差,自督抚、司道以佐贰杂职,为数递减不等;雍正以后,逐渐固定,与正俸无异。
词语分解:
- 养廉银的解释 清 制,官吏于常俸之外,规定按职务等级每年另给银钱,曰“养廉银”。文职始于 雍正 五年,武职始于 乾隆 四十年。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:“户部拟款八条……提各省裁减文武养廉银。”亦省称“ 养廉 ”。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:“ 雍正 间,耗羡归公,定直省各官养廉,由 世宗 之独申睿断,因时制宜。”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:“加之厚其养廉,永其俸禄,则无瞻顾之心,而能专一其志。”参阅 徐珂 清稗
- 养廉的解释 1.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。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:“均能劝勇,俭足养廉。”宋史·职官志十二:“诸路职官,各有职田,所以养廉也。”金史·忠义传二·从坦:“若实给俸粟之半,少足养廉,则可责其効力。”2.见“ 养廉银 ”。
- 银的字典解释 银 (銀) yín 一种金属元素,可以制货币和器皿、电子设备、感光材料、装饰品等:银子
历史知识推荐:彻辰汗
即“卜言台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