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谛圆融怎么写好看:
三谛圆融历史词典解释
亦称圆融三谛。佛教名词。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。《摩诃止观》:“一念心起,即空、即假、即中。”系对《中论》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名中道义”之偈文所作的发挥。“三谛”,即真谛、俗谛、中谛。对宇宙万有(“一切法”),“俗谛”谓之“有”,“真谛”谓之“空”,“中谛”谓之非空非假,故亦称“中道”。认为此三谛“虽三而一,虽一而三,不相妨碍”(《摩诃止观》卷一下),真不离中和俗,俗不离真和中,中亦不离真和俗,“三谛”相互依存,故曰“圆融”。以之为观察世界、分析世界,把握佛教“真理”的方法。
词语分解:
- 三谛的解释 佛教语。指空谛、假谛、中谛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序:“启十地以辩慧宗,显三諦以詮智府。”
- 圆融的解释 1.佛教语。破除偏执,圆满融通。楞严经卷十七:“ 如来 观地、水、火、风,本性圆融,周徧法界,湛然常住。” 宋 苏轼 答子由颂:“五藴皆非四大空,身心河岳尽圆融。”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:“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,超越了这一段期间,自然会入于圆融无碍的境界。”2.通融。旧五代史·唐书·明宗纪二:“天下节度、防御使,除正、至、端午、降诞四节量事进奉,达情而已。自於州府圆融,不得科敛百姓。”3
历史知识推荐:长芦县
北周大象二年580置。治今河北沧州市西。属章武郡。隋属河间郡。唐武德中为景州治。贞观初属沧州。开元十六年728,移治今沧州市。北宋乾德二年964省入清池县。后复置。熙宁四年1071省为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