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台怎么写好看:
仪台历史词典解释
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魏惠王六年(前365),“伐宋取仪台”。
又作义台。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。战国属宋,后入魏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惠王六年(前364年)魏惠王“伐取宋仪台”,即此。
词语分解:
- 仪台的解释 1.古台名。旧址在今 河南省 虞城县 西南。史记·魏世家:“ 魏惠王 六年,伐取 宋 仪臺 。”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:“一作‘义臺’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按年表作‘义臺’。”2.泛称行礼仪的高台。 元 袁桷 上京杂咏再次韵之四:“晨起仪臺立,烟青望眼迷。草低鹰侧目,车逼马迴蹄。” 清 俞樾 诸子平议·庄子二“虽有义臺路寝”:“ 樾 谨按:义, 徐 音仪,当从之……仪臺犹言容臺。淮南子·
- 仪的字典解释 仪 (儀) yí 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
- 台的字典解释 台 (①台⑤臺,⑥檯⑦颱) tái 高平的建筑物:亭台楼阁
历史地名推荐:水逻城
在今四川巫山县境内。周书·蛮传:北周天和元年566,信州蛮族冉令贤等起义,陆腾率兵镇压,“令贤率其精卒, 固守水逻城”。即此。 在今重庆市巫溪县、巫山县境。北周书·异域·蛮传:北周天和元年566年,